(相关资料图)
34岁的李涛指着山下的果园说:“目前,果树才开始陆续挂果,投入的成本还没收回。保守估计到2025年,产量将达300吨,产值在150万元左右。未来,我们将流转更多的土地,让小米地的荒山坡长满‘金果果’,让群众的腰包更鼓……”
李涛说的果园,就是位于会泽县娜姑镇炭山村的涛涛果园。3月中旬,记者从会泽县城到达娜姑镇白雾村,顺着白雾村一路西行,就来到了李涛的果园。在这里,干热的河谷之风迎面吹来。
站在炭山村,顺着山梁往下看,柑橘树上硕果累累,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迷人的橙黄色。在这片300多亩的柑橘园里,果园主人李涛正在忙碌着。
说起涛涛果园,李涛滔滔不绝。李涛生活的地方,之前以种植玉米、花生等作物为主。因地处地质滑坡地带,2019年,炭山村整村搬迁。搬迁后,娜姑镇全力盘活迁出群众的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等土地资源,按照“宜树则树、宜果则果、宜草则草”的原则,搬迁后的区域主要用于发展石榴、丑柑、沃柑、枇杷等干热河谷区水果产业,促进扶贫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同步提升,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、自身发展产业等方式,实现有业可从、有利可获,全面筑牢返贫防线。
村子搬迁后,当地的林地、荒山大量闲置,李涛父亲种植的70多亩石榴树和10多亩柑橘树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。李涛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,他看准时机,响应号召返回老家,一方面把父亲种下的石榴、柑橘树管理起来,另外一方面把乡亲们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。
李涛决定投资水果种植后,带着10多个人学技术、引良种、挖水塘、平地块、埋水管、铺滴灌、栽种树苗、剪枝条、摘弱果。从2019年底到2022年,他从外地引进种植了丑柑、沃柑、柳叶橘、沙糖橘等,先后投资270余万元,果园规模达300亩。
经过3年的管理和发展,到2022年,涛涛果园第一批果树开始挂果,虽然产量只有20多吨,产值9万元左右,但由于种植基地地处小江干热河谷地带,海拔适宜、气温高热、光照充足,又引用山泉水浇灌,所产的沃柑、柳叶橘、沙糖橘肉质脆嫩、甘甜爽口,且价格实惠,立刻就在市场上赢得了口碑。
2023年,涛涛果园的水果产量在60吨左右,果子刚成熟就被经销商全部预订了。
曲靖日报特约记者郑燕 通讯员 马金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