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都不对,是cui一声“衰”字在现代普通话里有三种读音:1.读suō,同“蓑”。
2、《说文·衣部》:“衰,草雨衣”。
3、经传古籍多作“蓑”,本是以草编成的雨衣,南方多用棕榈毛制作,俗称“蓑衣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“衰”字这一音义,现代口语里已不用了,完全为“蓑”字所替代。
5、2.读cuī。
6、常用的意义有二:一是指旧时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,后来又写作“缞”。
7、《广韵·灰韵》:“缞,长六寸博四寸,亦作衰。
8、”一是用于“等衰”,即由大到小依一定等级递减的意思,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故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,乡置侧室,丈夫有贰宗,士有隶子弟,庶人工商各有分亲,皆有等衰。
9、”引申为减退。
10、《广韵·支韵》:“衰,小也,减也,杀也。
11、”这些用法多见于古典诗文,现在也很少用了。
12、3.读shuāi。
13、衰微、衰落、衰弱等的意思。
14、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凤兮凤兮,何德之衰!”《广韵·脂韵》:“衰,微也。
15、”这也是现代常用的音义。
16、那么,“乡音无改鬓毛衰”的“衰”字读音又是什么?读shuāi,还是读cuī?此处“衰”字的意义很明白,是指鬓毛减少,疏落,而不是衰老的意思。
17、再从整首绝句的韵脚来看,与“衰”字相押的是首句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的“回”和末句“笑问客从何处来”的“来”。
18、此三字在“诗韵”即“平水韵”中属同一灰韵,它们的韵腹(主元音)和韵尾本相同,大抵都是ai,唯韵头(介音)开合有别。
19、宋元以后,由于语音发生演变,北京话和其他许多北方话原灰韵的开口(即《广韵》的哈韵)字,如“该、开、、孩、皑、哀、胎、台、来、哉、猜、才、鳃”等,其韵母变读为-ai;而合口(即《广韵》的灰韵)字,如“瑰、盔、灰、回、桅、摧、衰、堆、颓、雷、杯、裴、胚、梅”等,其韵母则变读-ui或-ei。
20、因此,无论从字的意义或全诗的用韵来看,这句诗中的“衰”字自然当读为cuī。
21、不仅我们在课堂上这样讲读,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一册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《唐诗选》(上册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78年4月第1版,68页)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《唐诗鉴赏辞典》(1983年12月第1版,52页)也都注读cuī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